查看原文
其他

谈底包问题:“牡丹虽好,还须绿叶扶持”

四戒堂主人 梨園雜志 2022-05-01

今日推送之《谈底包问题》录自《立言画刊》1939年第54期,作者四戒堂主人。底包别称班底,指戏班(剧团)中的基层人员。即“武行”“龙套”、“旗锣伞报”以及乐师、服务人员等的统称。

 唱一出戏,听众之眼光多注意在“主角”身上,其实“牡丹虽好,还须绿叶扶持”。一出戏内,除“主角”外,“旗锣伞报”缺一不可。以武戏论,“主角”之工架更与“下手”有密切关系。所谓“旗锣伞报”及武行之“下手”,在内行统称之为“底包”。往往一出极好之戏或戏内“主角”之某一身段,因为“底包”角色之不称职,竟致弄坏或者不显精彩。在一般听众虽多漫无察觉,但稍为懂得戏者却不能不代为惋惜也。

 

 今举两件实例。顾赞臣在广德唱《战太平》,拿手好戏也。乃饰陈友豹之绿花脸,大约是一临场“攒锅”之“底包”,竟将两句“照白”词句念成颠三倒四,台下虽未报倒彩,却亦全体哄然。又一次姜妙香唱《得意缘》,在窃听狄龙康议事一场,掷书时有一身段,照例可得彩声。平常如霍仲三等饰狄龙康,念至“杀官劫库”四字,在“杀官”两字要锣,然后再吐“劫库”两字,既显得情形紧张,又将小生之身段衬起。此日饰狄者不知何人,大有“三天未曾用饭”之势,“杀官劫库”四字竟轻描淡写念出,弄得姜妙香甚好一身段无从施展,只好敷衍下场而去。两事乍看皆无关宏旨,其实一出戏之精神,“底包”大有关系。无论天大本事之角色,弄一群破烂“底包”满台乱闹,任何戏亦将失却精彩而“英雄无用武之地”矣!


姜妙香、林秋雯之《得意缘》

 此不过略言“旗锣伞报”对于一出戏上之重要性,不能因系“底包”便加无视也。现在戏班中的“底包”可分老少两辈。老一辈“底包”有一部分早已升入“角”儿,其未成“角”儿者,亦多“桃李满门墙”,不必专指“底包”吃饭。前者如慈瑞泉等,后者如郭春山等。生旦净丑各行均有其人,不胜举证。少一辈则以富连成、斌庆社等科班出身者为主干,人数更多。老少两辈不易分野,勉强武断为之,只好说民国以前科班出身者算作老辈,民国后科班出身者算作少辈而已。然而在艺术上言,两者差别甚大,几乎一望可知。老辈大半规矩谨严,称职者较多,少辈则不尽然矣。由科班出身,除真正的成名,够上“角”儿者外,想在戏班吃饭,便是充当“底包”。在早年当“底包”亦非易事,不特对于本行所会须宽,并且“干什么便要像什么”,绝对不能敷衍从事。


《能仁寺》慈瑞泉饰赛西施


 曾听刘砚亭向人言,虽一“拉云手”之微,近年科班学生亦与老辈不同,在工架上相差甚远。关于武行“下手”,尚和玉亦曾向人大发牢骚,有今昔相差悬殊之感。不但内行如此感觉,吾辈外行亦诚有所同感。近年以来,“底包”在“量”的方面愈来愈多,而在“质”的方面则实在每况愈下也。

 

 “底包”之来源既多出自科班,而科班教练学生不如以前科班功夫“地道”,此为现今“底包”不景气之最大原因。然而除此以外,尚有不少之缘故在。早年科班教师对于学生,总想让他“有碗饭吃”,在“精”“博”两字中占住一个。现在似乎都是“速成”的居多,“攒锅”在后台“底包”中简直已是通常惯技。最近尤有一种危机,科班以编排新本戏为营业上竞争,新腔新调新型开打等等不一而足。学生本人既以未蒙拴入本戏为耻,教师亦愿拴人愈多愈妙。试问十年以后,此类新戏是否仍能存在?所谓新腔新调新型开打何能“通大路”?装一肚子此类玩意儿,恐仍不免于挨饿。在今日科班主人固可大发财源,而在学生等之前途,实不胜其危险也!

 

 “角儿”一个人不能唱戏,非有“底包”不可。要想维持二黄戏之真面目,“角儿”固须造就,“底包”亦不可少。若有一日,因为没有“底包”会使一出戏不能唱,真可谓之奇惨。现在老少两辈“底包”混合,已有许多地方使“角儿”重感不便。将来老一辈过去,弄一辈新腔新调新型开打之“底包”上台,则二黄戏之前途,诚如吾友某君所言,将一变而为“第三种戏”矣!内行中不乏明达之士,不知韪吾言否?


(《立言画刊》1939年第54期)


- 阅读链接 -


姚茫父与梅兰芳

程砚秋先生在青龙桥

梅兰芳先生缀玉轩珍藏之《思志诚》画像记

谈京剧演出选配角难

四大名旦之配角须生


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

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  



怀旧

梨園雜志

微信号:liyuanzazhi

新浪微博:@梨園雜志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